2022年度陕西省社科普及活动资助项目《整合四皓村历史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编号:2022KP032)在省社科联的关心领导下,在学校科研处的具体指导下,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顺利完成各项内容,现将项目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将项目提高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
项目立项之后,项目主持人史飞翔三次召集大家开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强化项目管理,反复向大家说明项目的政治性、目标性、及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为了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项目组第一时间聘请了商山四皓研究专家、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王家民先生出任项目组顾问,以备随时咨询、请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各成员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扎实有序地推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1、举行了隆重的现场启动仪式,收效甚好
2022年6月8日,项目组和西安市长安区太乙街办四皓村党支部骆小爱书记进行充分沟通,定于6月15日上午举行项目首场活动——“终南学社•四皓村“助推美丽乡村”启动仪式。

2022年6月15日上午,终南学社和四皓村村委会联合举行了“终南学社•四皓村“助推美丽乡村”启动仪式。终南学社副社长李志慧教授,终南学社秘书长、2022年度陕西省社科普及资助项目《整合四皓村历史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主持人史飞翔老师,项目组成员王晓红、姬海南,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及村民代表5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项目主持人史飞翔主持。史老师向大家重点介绍了本次立项的基本情况、项目的意义以及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启动仪式后,随即进行了项目立项后的第一场科普讲座。讲座由课题组成员、陕西终南学社副社长李志慧教授授课。李教授先对四皓村的历史渊源作了简单介绍,然后指出发展乡村文化和终南文化的密切关系。期间,李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天然空调,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北分界线,是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普讲座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部分村民的疑问,现场进行了耐心细致全面的解答。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对《整合四皓村历史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功获批表示祝贺,对项目组成员感冒酷暑,深入四皓村对村民进行现场科普教育表示感谢。她对四皓村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鼓励村民提升文化素养,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活动,努力挖掘四皓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提高村民收入。说到动情处, 骆书记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说乡村振兴就需要你们这样的读书人来进行文化引领,提高村民认识。最后所有人员在四皓村村史馆前合影留念。

2、2022年暑假期间,项目组成员按照事先分工,阅读《二十四史》《史记》《汉书》《陕西通史》《长安地名志》等书籍,对四皓村村史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李志慧教授写成了《商山四皓谈》,王晓红、冯黎写成了《太乙宫与“商山四皓”》等文史考证文章。




3、2022年9月,项目组又邀请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李志慧,会员王晓红、汪杰、雷凤琴等书法家书从历代名人咏四皓的诗文中精选出若干首,精心书写数幅,赠予四皓村村史馆及部分村民。





4、2022年10月,项目组顾问王家民教授新作《商山四皓》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文学界和史学界引起强烈关注,著名评论家李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等专家学者均给予了充分肯定。项目组成员李志慧教授阅读完全书后,第一时间写了书评文章并录制了视频讲话予以推介。该书下一步会赠送给四皓村村史馆。

总之,本项目能严格按照立项申请书要求,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扎实工作,逐一落实,目前已与四皓村建立齐了“联合机制”,定期碰头,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着力解决该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以文化为引领,改变乡村固化、保守的思想观念,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提升农家乐和民宿的文化体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助力乡村振兴。


终南学社项目组
2022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