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深入探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不断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推动实施高等教育促改革、强动力、增活力行动,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于2024年5月9日下午主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报告会,西安翻译学院、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承办。此次报告会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李维民、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建华、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一涛等6名专家作报告。以下为别敦荣教授发言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伟大教育家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主讲嘉宾:别敦荣
嘉宾介绍:别敦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陈嘉庚先生9岁就学于南轩私塾,15岁远赴东南亚学习经商,事业有成后,为“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回国办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同时在东南亚兴办侨校,推动东南亚华文教育。陈嘉庚先生对中国和东南亚教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据统计,他在国内和东南亚创办和资助共118所学校。
一、陈嘉庚先生在中国的办学情况
1894年,陈嘉庚先生21岁,在家乡集美建立惕斋学塾,这是他兴资办学的开端。
1912年,回国兴办实业、创立学校。劝说集美陈氏打破宗族观念,合并各族私塾成立集美小学。
1917年,设立集美女子小学,“在闽南首开女禁”。
1918年,设立集美师范部,其后先后设立了旧制师范、普通师范、简易师范、女子师范、幼稚师范和乡村师范等各种师范专门部门和学校,建立师范教育体系。
1918年,先后创立集美中学部、集美幼稚园等。
1919年7月,创办厦门大学,立志“为吾国放一异彩”。厦门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在集美开学。
1920-1925年,陈嘉庚先生非常重视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职业教育,先后在集美创办集美学校水产部(1920年)、集美商科学校(1920年)、集美学校农林部(1925年)等专门学校和部门。
1927年,陈嘉庚先生推动合并男小、女小、男子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女中、农林、幼稚师范、国学等部门和学校,同时,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和教育推广部,统称为“集美学校”。
陈嘉庚先生不仅在厦门创建了庞大的教育体系,还资助闽南20多个县市中小学校,资助范围涵盖安溪、南安、惠安、诏安、漳浦、龙岩、仙游、永春等地。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在福建资助70多所学校。其中,泉州私立中学是他资助经费最多的学校之一。在他的企业因经济困难即将面临倒闭之时,他慷慨解囊,并创见性地提出“提倡全县十年普及教育”的宏伟蓝图。
二、陈嘉庚先生在东南亚的办学情况
1906年,陈嘉庚先生帮助新加坡福建会馆成立道南学堂。
1912年,支持建立新加坡爱同学校。
1915年,捐资赞助崇福女校成立。
1918年,资助创办星洲学校。陈嘉庚认捐十万元,但以须设立中文科为条件,后英殖民地政府以白办大学为名不予注册,移交三万元捐款,移作该教会中学的理化基金。
1919年,资助创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1939年,资助创办新加坡水产航海学校。
1941年,积极倡办南侨师范学校,1946年改名为南侨女子中学,设初中部、小学部、简师班。1948年又增设高中部,今发展为南侨中学。
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资助的学校约20余所,他在东南亚的办学历程与国内办学几乎同时起步。他以爱国之赤诚,解东南亚教育之困境,树华文教育之旗帜,保中华民族之文化。
三、陈嘉庚先生兴办厦门大学的经历
1.选址
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躬亲遍勘各处地点”,选定厦门岛南端早年郑成功演武场为校址。1920年8月,他请拨校址呈文获批,并且拿到演武场的地照;1923年9月,请拨厦门大学建设用地呈文获批。
“西自许家村东至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余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南侨回忆录》
2.开学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即温楼开学。定校训为“自强不息”。在开学典礼上,陈嘉庚,邓萃英(时任校长)和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相继发表演说。1921年5月3日,邓萃英因故辞职,陈嘉庚继续独自推进校务。1921年7月,陈嘉庚邀请林文庆博士到校主持厦大校政,两人共同拟定《厦门大学校旨》,并改校训为“止于至善”。
3.建设
1923年9月6日,陈嘉庚在《南洋商报》发刊号上发表《本报开幕之宣言(实业与教育之关系)》,提出发展厦门大学的三个五年计划:冀望至第十五年,在校生达8500人;再后五年前后毕业生可达二万余名。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开始进行群贤楼、映雪楼、集美楼、同安楼、囊萤楼等校园建设。
4.经济困难时期
1929年至1931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公司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和日英帝国主义商战的严重冲击,所经营的产业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在此期间,有人劝他“停止校费,以维持营业”,但他“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宁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两校如关门,既耽误青年学子,更影响整个社会。”——《南侨回忆录》
5.无偿献与政府
1937年,陈嘉庚先生实在无力维持厦大运营,将厦大捐献国民政府,厦大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则将所有的资金专注于集美学校的运营。陈嘉庚先生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持厦大办学16年。
四、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观
陈嘉庚先生在他的一系列著述和谈话中,对教育目的毫不隐晦,即为了教育救国,通过办教育推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走向振兴。通过培育人才,振兴实业、传承文化,进而发展科学。所以他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一个实业家有如此作为,非常人所能为。
2.普及教育思想
陈嘉庚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与他在东南亚长期生活,得到现代文明环境熏陶很有关系。他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启蒙开化、全民开智、机会均等。他的普及教育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
3.职业教育思想
陈嘉庚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独树一帜,与地方产业和地方特征高度相关。首先是师范教育思想,他办了那么多学校,需要有教师,所以,师范教育是他最早办的职业教育。其次,因为厦门靠海,所以要办水产教育,村民就可以经营水产,从事养殖。同时临海需要经营海航,包括到东南亚和国内其他地区,因此,他通过举办航海教育培养水手、机长等技术人才。最后是工商业教育思想,陈嘉庚先生办了一些商业学校、财政学校,旨在让教育与产业真正结合,让老百姓有事可干。陈嘉庚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非常难得。
4.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陈嘉庚先生高度重视智育、体育、德育和美育,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有很多的谈话和讨论都是爱国、道德等主题的,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要求是很高的。
5.教育管理思想
第一是校长治校思想。陈嘉庚先生认为治校办学是校长的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干涉校长办学,坚定地维护校长的权威,且绝不妥协。第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思想。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一定要请名师。第三是校风学风建设思想,他在这方面抓得很紧。第四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思想。学校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他出资,他亲自主持学校基本建设。当然他也会募捐,募捐中有一部分资金是家族的资金。第五是学生资助思想。他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资助,认为贫困生应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从一开始办学就对学生给予资助,厦门大学现在学生吃米饭免费的做法,也源于他的学生资助思想。
6.华侨教育思想
陈嘉庚先生的华侨教育思想包括侨生爱国教育、侨生普及教育、侨生归国后教育以及侨生素质教育等。陈嘉庚先生自己是华侨,他认为给华侨提供教育机会,让他们接受中文教育,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非常重要,这是保持华人的文化血脉的关键。所以,他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五、陈嘉庚教育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陈嘉庚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时代的光辉象征!他既是华侨领袖,也是爱国典范。
他不只是提出想法和概念,他真真切切地把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付诸实践,筹资建校,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和东南亚现代化初期教育发展的思想指引。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家也开始兴办教育或捐助教育。这种行为对中国和东南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福建和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2.陈嘉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嘉庚先生是历史人物,但他的思想并没有随历史的流逝而被人们所淡忘,他的教育思想仍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各级各类学校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话语一直是厦门大学百余年办学的主流话语。
陈嘉庚先生为厦门大学擘画的发展蓝图仍为厦大所坚持,这一点极不容易,厦门大学建校103年来,始终坚守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陈嘉庚教育思想是新时代教育强国思想的根基,尤其是在今天办民办教育,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实践和教育思想依然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转自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